“江山给你们,朕玩够了,拜拜。”
2019年7月5日,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检验系2016届毕业生吴思因子宫癌离开了人世,年仅25岁。这是那个94年出生的姑娘,于2019年6月,留下其生命里的最后一条朋友圈。
大概是意识到自己已经时日无多,她以这样一种幽默且洒脱的方式跟人间告别,同时也把最深的感悟留给了活着的人们,感动了百万网友。
人生就是一辆开往坟墓的列车,这趟列车啊,只会往前走,不能回头。当车到站时,这位年轻的姑娘做到了即使不舍,仍然选择了直面并调侃死亡,然后挥手和世界道别。
图源健康时报
一、25岁医学生患癌去世,把自己活成了一盏灯
1、24岁确诊罕见癌症,积极抗癌
2016年,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毕业生吴思实现了梦想,成为了一名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。
然而工作不到两年,吴思就被确诊子宫未分化肉瘤,该病仅占所有子宫肉瘤的5%~6%,属实罕见,不仅治疗手段有限,难度大,预后也差。
本就学医的吴思深知,面对癌症千万不能怯懦,所以她没有自暴自弃,而是勇敢抗癌积极治疗。
图源网络
2、心怀感恩,把自己活成了一盏灯
在确诊罕见肿瘤疾病后,作为医学生的吴思并没有被癌症打败,而是勇敢面对。
“一路遇到的都是很好的人……我想尽可能记下我所有的感谢。”
在治疗过程中所遭受的痛苦,吴思就把它画成漫画,还把自己的抗癌经验记录了下来和大家分享。
图源科普中国
同时,她把自己活成了一盏灯,照亮身边的人,将自己的笑声传染给周围病友,让大家都能积极抗癌。
让人害怕的癌症,在吴思面前,不过是个被调侃的小丑罢了。
对于网友的“你是否觉得命运不公”的提问,吴思一笑而过,她从悲悯的高度审视自己,她清楚没有人活的轻松,能被理解就已经很好,而命运的玩笑又如何,还是要热爱生活的。
3、不进ICU、不插管,离世捐献遗体
当医生一直是吴思的梦想,求学期间也从课堂了解到遗体捐献匮乏一事,当时吴思就在网站登记了器官捐赠,只不过没想到这一天来的太快了。
为了保证身故后遗体完整性,临终前身体严重缺氧的情况下,吴思仍强烈要求“不进ICU,不插管。”
2019年7月5日,这个美好的女孩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,而她捐献的眼角膜帮助了十岁女孩和十七岁男孩重见光明,遗体也捐赠给母校湘雅医学院。
身边的人受到吴思的感染,也了解到了遗体捐赠的事情,也纷纷表示愿意成为遗体捐赠志愿者。
二、子宫未分化肉瘤到底是种什么病?
吴思所患的子宫未分化肉瘤是一种罕见疾病,也称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,是一种子宫内膜间质肿瘤,像这种未分化的肉瘤,恶性程度非常高。
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于2018年10月所发布的《子宫肉瘤诊断与治疗指南》提到:在所有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疾病中,子宫肉瘤占比1%,病因不明确。同时由于影像学无法辨别出子宫肿瘤的良恶性,因此也容易被误诊漏诊。加上该病少见,高级别证据不足,目前尚未有最佳治疗方案。
来自重庆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的王东林主任表示,子宫未分化肉瘤恶性罕见但恶性程度高,早期症状不明显,但仍有部分患者有阴道不规则出血、腹痛、腹部包块、阴道分泌物增多等表现。疾病晚期患者可有乏力、贫血、消瘦、低热和转移部位症状出现。
就目前对子宫未分化肉瘤的了解,手术治疗、放射治疗仍是最主要手段,也可以考虑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式,不过该病中晚期的治愈率非常低。
三、如果遗体捐献,使用后的遗体是如何处理的?
吴思没能在医学道路上继续发光发热,但她的眼角膜帮助孩子们看见世界,遗体也让母校用于医学研究,她以另一种方式留在人们心中。
而当一个人死后,如果生前决定将遗体捐献,那么捐献的遗体往往会被用于科学研究或者医学教学。
遗体捐献是一种无私且伟大的行为,应该对捐赠者致以敬畏之心,而使用完毕的遗体也会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,最终一般会以火化的形式进行最后的处理。
年轻的吴思离开了我们,但正如她的名字那样,她无私的奉献了自己的遗体,不仅拯救了生命,同时也改变了生命,她通过这个方式,让她简短的生命,得到了延长,她永远活在每个人的心中。
我们会被吴思的勇敢无畏所感动,但同时也在提醒我们,肿瘤癌症真的离我们并不远。
大家要关注自身的健康,定期做好身体检查,不要羞于就医,身体出现不适也要积极进行检查和治疗,爱护身体才是真的爱自己。
参考资料:
[1]《夜读丨25岁患癌姑娘,捐献遗体告别世界:"江山给你们,朕玩够了,拜拜。"》.科普中国.2019-08-25
[2]《25岁女医学生患癌离世,子宫未分化肉瘤到底是种什么病?》.健康时报网.2019-08-24